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长江日报】谢元德:5年冲刺200亿元,打造中国光谷电气之都
发布时间:2013-07-30浏览次数:7734

长江日报.jpg


2013年7月26日,【长江日报】大篇幅刊登了对盛隆电气集团董事长谢元德先生的专访。盛隆的风格一直是,想远的,干大的,做实的。谈到企业未来的目标,谢董事长回答:5年冲刺200亿元,打造中国光谷电气之都。

数字链接: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3-07/26/node_162.htm

QQ图片20130730152620.jpg


谢元德,1950年出生,湖北枣阳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盛隆电气集团董事长。

盛隆电气集团由1979年成立的513公司发展而来,历经34年,公司目前业务网络已分布全国所有省市,产品远销缅甸、利比亚、安哥拉等二十多个国家,去年销售额30亿元,向国家纳税一个多亿。

集团分别在武汉、北京、上海、东莞、重庆设有五个子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北京电气设备研究所。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南水北调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初步打响了盛隆品牌。

谢元德曾获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省首届优秀企业家,省劳动模范。1992年至2007年,连续三届当选湖北省人大代表。2012年被评为湖北经济年度风云人物;中国经济十大商业领袖;武汉民营经济最具影响力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谢元德 : 5年冲刺200亿元, 打造中国光谷电气之都


8天前,市委领导专程邀请武汉代表性企业负责人座谈,寄语企业家与党委政府携手努力,用三至五年时间,培育诞生武汉本地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企业。坐在他的对面,盛隆电气集团董事长谢元德心潮澎湃,这个积攒了34年发展精气的中国电气新锐,正在屏神发力,实施着“加速”计划——8年冲200亿元太慢,“我们要缩到5年”

一年以前,盛隆电气首次登上武汉企业百强名单时,谢元德曾经“大着胆子”放言,8年内,盛隆电气的规模将从当时的30亿元,飙升到200亿元。

昨日,再次谈起这个目标,谢元德笑了,“计划太保守。”

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受到原材料涨价、人口红利不再、出口减缓等各种因素打击,相当多的产业不振。专事智能电气产品制造,盛隆电气却逆势狂飙,上半年仅上缴东湖高新区的税收,就翻了一倍多。

按照谢元德估计,随着国家对智能电网、绿色能源的改造投入,这个市场的容量可高达几千亿元。作为在国内覆盖率最高的本土民企,盛隆能分得的蛋糕可以预期。

在参加完与市委领导的座谈会后,谢元德更加感受到武汉致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决心。“现在,盛隆有产品,有市场,有人才,有技术,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机制和文化,再加上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到了大发力的时候。”

谢元德定出了新目标: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5年内规模达到200亿元。“我们要坐上中国民族电气第一。到那时,想到盛隆,就会想到武汉,让光谷成为中国电气之都。”

其实,在盛隆的历史上,自我目标被一再刷新不是第一次。

本世纪初,盛隆集中精力做电气行业,计划到2007年收入过亿元,进入“亿元俱乐部”。让人惊奇的是,不过3年,盛隆就跨越了亿元门槛。

那一年,谢元德调高目标,准备来一次8年抗战,站到10亿元的“新方阵”中。这个指标,按照年增长30%实施,不可谓不快。值得一提的是,没到5年,盛隆再一次超额完成任务,在2008年就坐上了10亿元的席位。

再往后,谢元德不急于规模上量,而是埋头蓄力,资金、人才、产品质量、研发,全方位整合与完善。当去年金融危机的寒风在多行业肆虐时,谢元德意识到机会来了,提出了又一个8年实现200亿元的计划。

“现在看来,市场机遇与我的准备完全契合,我们应该再快些,也有能力再快些。”谢元德说,市委领导邀请企业家座谈,已经对未来发展发出了号召,“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全速响应。”


做民营经济中的电气“华为”,盛隆一直在努力

市委领导在座谈会上讲到“深圳有华为,北京有联想,武汉要创建本土国家级、世界级企业”,盛隆一直在努力。

盛隆的风格一直是,想远的,干大的,做实的。30多年来,盛隆致力于打造自主型、学习型、创新型企业。为了迎接绿色能源革命的挑战,盛隆制定了“让一度电创造更多GDP,让智能用电使幸福生活更幸福,让智能配电使美丽中国更美丽”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新,提升综合素质。

谈产品,盛隆电气在智能配电、电力节能领域都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在电力节能领域,盛隆推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电力节能环保装置:电力有源滤波装置(APF)、谐波保护器(HPF),产品能有效改进工业和楼宇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提高电力使用效率,节能5%-10%,从而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绿色用电。

在智能配电领域,盛隆推出了智能配电终端、微机综保、电气火灾监控装置、智能配电系统软件等一系列产品,能实时监测、分析、控制用户端的电力运行状态,实现用户端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达到智能用电、安全用电、节能用电。

盛隆的这些产品获得十余项发明等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重点基础设施、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

谈经营方式,盛隆有独特的“能信营创”。群体老板们用盛隆的能力与他们自己的能力,用盛隆的信誉结合他们自己的信用来做生意。“经营不是简单的买卖、交易,而是以能力和信用,用心、用意、用智慧去做。用创意、创新、创造的精神来营销。”

靠资金来做生意,企业总有成长边界,而依靠给客户提供专业系统的解决方案,则可提高客户的粘性,带来重复交易。谢元德总结,“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自己才会成功,这种生意模式正是盛隆哲学在经营方式上的延伸。”

谢元德畅想的是,有一天中国光谷电气之都能凝聚全产业链的联动,带动中国电气行业整体走强。“这是领军者的责任。”

从大武汉走向全世界

1979年5月,谢元德在枣阳创办了513联合公司,这是盛隆电气最初的雏形。

1984年,谢元德与交通部长江航运管理局合资创办鄂北电气遥控设备厂,后更名为枣阳市开关厂。

199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谢元德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生机无限的热土。1992年,盛隆电气在东湖高新区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厂房,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

此后,谢元德又把眼光投向了全国。1999年5月,盛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进驻北京;2004年,盛隆电气进驻东莞;2007年,盛隆召开上海战略研讨会后,正式拉开了“兵分七路扎据点,百员大将抢外滩”的序幕;2008年,盛隆电气扎营重庆……


有着3000年城市历史的武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大规划、大建设,迈向国家中心城市。

从枣阳小县城一步步走来的谢元德,守着大武汉的沃土,也开始了新征程:从大武汉走向全世界。谢元德很坚定,“做不到的事情,我从来不说。定下的目标,无论如何一定要实现。”了解他的人公认:谢元德的心很大,步子很稳。


语录

盛隆起家,不是靠权力,也不是靠金钱,更不是靠搞歪门邪道,钻政策空子,坦白说,起步时的盛隆也没有先进的装备技术,没有高级的厂房和专家。盛隆一步步走向兴隆,靠的是掌握了大方向,顺应了时代潮流。

这里是勤奋者的天堂,也是懒惰者的地狱。盛隆诞生了一大批群体老板,但想要混日子的人,在这里一个星期也呆不下去。所以,爱他,就让他来盛隆;恨他,也让他来盛隆。


2013年7月26日,【长江日报】大篇幅刊登了对盛隆电气集团董事长谢元德先生的专访。盛隆的风格一直是,想远的,干大的,做实的。谈到企业未来的目标,谢董事长回答:5年冲刺200亿元,打造中国光谷电气之都。

数字链接: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3-07/26/node_162.htm


谢元德,1950年出生,湖北枣阳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盛隆电气集团董事长。

盛隆电气集团由1979年成立的513公司发展而来,历经34年,公司目前业务网络已分布全国所有省市,产品远销缅甸、利比亚、安哥拉等二十多个国家,去年销售额30亿元,向国家纳税一个多亿。

集团分别在武汉、北京、上海、东莞、重庆设有五个子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北京电气设备研究所。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南水北调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初步打响了盛隆品牌。

谢元德曾获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省首届优秀企业家,省劳动模范。1992年至2007年,连续三届当选湖北省人大代表。2012年被评为湖北经济年度风云人物;中国经济十大商业领袖;武汉民营经济最具影响力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谢元德 : 5年冲刺200亿元, 打造中国光谷电气之都


8天前,市委领导专程邀请武汉代表性企业负责人座谈,寄语企业家与党委政府携手努力,用三至五年时间,培育诞生武汉本地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企业。坐在他的对面,盛隆电气集团董事长谢元德心潮澎湃,这个积攒了34年发展精气的中国电气新锐,正在屏神发力,实施着“加速”计划——8年冲200亿元太慢,“我们要缩到5年”

一年以前,盛隆电气首次登上武汉企业百强名单时,谢元德曾经“大着胆子”放言,8年内,盛隆电气的规模将从当时的30亿元,飙升到200亿元。

昨日,再次谈起这个目标,谢元德笑了,“计划太保守。”

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受到原材料涨价、人口红利不再、出口减缓等各种因素打击,相当多的产业不振。专事智能电气产品制造,盛隆电气却逆势狂飙,上半年仅上缴东湖高新区的税收,就翻了一倍多。

按照谢元德估计,随着国家对智能电网、绿色能源的改造投入,这个市场的容量可高达几千亿元。作为在国内覆盖率最高的本土民企,盛隆能分得的蛋糕可以预期。

在参加完与市委领导的座谈会后,谢元德更加感受到武汉致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决心。“现在,盛隆有产品,有市场,有人才,有技术,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机制和文化,再加上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到了大发力的时候。”

谢元德定出了新目标: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5年内规模达到200亿元。“我们要坐上中国民族电气第一。到那时,想到盛隆,就会想到武汉,让光谷成为中国电气之都。”

其实,在盛隆的历史上,自我目标被一再刷新不是第一次。

本世纪初,盛隆集中精力做电气行业,计划到2007年收入过亿元,进入“亿元俱乐部”。让人惊奇的是,不过3年,盛隆就跨越了亿元门槛。

那一年,谢元德调高目标,准备来一次8年抗战,站到10亿元的“新方阵”中。这个指标,按照年增长30%实施,不可谓不快。值得一提的是,没到5年,盛隆再一次超额完成任务,在2008年就坐上了10亿元的席位。

再往后,谢元德不急于规模上量,而是埋头蓄力,资金、人才、产品质量、研发,全方位整合与完善。当去年金融危机的寒风在多行业肆虐时,谢元德意识到机会来了,提出了又一个8年实现200亿元的计划。

“现在看来,市场机遇与我的准备完全契合,我们应该再快些,也有能力再快些。”谢元德说,市委领导邀请企业家座谈,已经对未来发展发出了号召,“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全速响应。”


做民营经济中的电气“华为”,盛隆一直在努力

市委领导在座谈会上讲到“深圳有华为,北京有联想,武汉要创建本土国家级、世界级企业”,盛隆一直在努力。

盛隆的风格一直是,想远的,干大的,做实的。30多年来,盛隆致力于打造自主型、学习型、创新型企业。为了迎接绿色能源革命的挑战,盛隆制定了“让一度电创造更多GDP,让智能用电使幸福生活更幸福,让智能配电使美丽中国更美丽”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新,提升综合素质。

谈产品,盛隆电气在智能配电、电力节能领域都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在电力节能领域,盛隆推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电力节能环保装置:电力有源滤波装置(APF)、谐波保护器(HPF),产品能有效改进工业和楼宇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提高电力使用效率,节能5%-10%,从而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绿色用电。

在智能配电领域,盛隆推出了智能配电终端、微机综保、电气火灾监控装置、智能配电系统软件等一系列产品,能实时监测、分析、控制用户端的电力运行状态,实现用户端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达到智能用电、安全用电、节能用电。

盛隆的这些产品获得十余项发明等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重点基础设施、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

谈经营方式,盛隆有独特的“能信营创”。群体老板们用盛隆的能力与他们自己的能力,用盛隆的信誉结合他们自己的信用来做生意。“经营不是简单的买卖、交易,而是以能力和信用,用心、用意、用智慧去做。用创意、创新、创造的精神来营销。”

靠资金来做生意,企业总有成长边界,而依靠给客户提供专业系统的解决方案,则可提高客户的粘性,带来重复交易。谢元德总结,“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自己才会成功,这种生意模式正是盛隆哲学在经营方式上的延伸。”

谢元德畅想的是,有一天中国光谷电气之都能凝聚全产业链的联动,带动中国电气行业整体走强。“这是领军者的责任。”

从大武汉走向全世界

1979年5月,谢元德在枣阳创办了513联合公司,这是盛隆电气最初的雏形。

1984年,谢元德与交通部长江航运管理局合资创办鄂北电气遥控设备厂,后更名为枣阳市开关厂。

199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谢元德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生机无限的热土。1992年,盛隆电气在东湖高新区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厂房,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

此后,谢元德又把眼光投向了全国。1999年5月,盛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进驻北京;2004年,盛隆电气进驻东莞;2007年,盛隆召开上海战略研讨会后,正式拉开了“兵分七路扎据点,百员大将抢外滩”的序幕;2008年,盛隆电气扎营重庆……


有着3000年城市历史的武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大规划、大建设,迈向国家中心城市。

从枣阳小县城一步步走来的谢元德,守着大武汉的沃土,也开始了新征程:从大武汉走向全世界。谢元德很坚定,“做不到的事情,我从来不说。定下的目标,无论如何一定要实现。”了解他的人公认:谢元德的心很大,步子很稳。


语录

盛隆起家,不是靠权力,也不是靠金钱,更不是靠搞歪门邪道,钻政策空子,坦白说,起步时的盛隆也没有先进的装备技术,没有高级的厂房和专家。盛隆一步步走向兴隆,靠的是掌握了大方向,顺应了时代潮流。

这里是勤奋者的天堂,也是懒惰者的地狱。盛隆诞生了一大批群体老板,但想要混日子的人,在这里一个星期也呆不下去。所以,爱他,就让他来盛隆;恨他,也让他来盛隆。

分享:

上一篇: 【经济参考报】“造星工厂”盛隆电气:员工是老板,董...

下一篇: 【网易新闻】盛隆电气冠名光谷文化节开幕了

c2018 版权所有 盛隆电气集团
公网安备11022800129 京ICP备150476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