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楚天都市报】盛隆电气集团创业四公司总裁谢远锋——为百年盛隆工程全力以赴
发布时间:2018-04-04浏览次数:15205
转自4月4日《楚天都市报》报道


1529993689832578.jpg




盛隆电气集团创业四公司总裁谢远锋

——为百年盛隆工程全力以赴

楚天都市报记者  庞正


第一份工作就是最后一份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一个人加入盛隆一家人都加入盛隆,把公司当成家;碰见不错的人才,就推介盛隆“群体老板制”……朋友说谢远锋是一个“爱盛隆爱到骨子里的人”,如今年纪大了好多病,还在开拓市场的第一线拼搏。

如果说这话的朋友来到谢远锋的办公室,会看到阳光穿过明净的玻璃窗照进来,墙上的“百年盛隆工程图”闪闪发光。




恪尽职守

“我手上出去的东西不能有问题”


谢远锋是枣阳人,1982年高中毕业就加入了盛隆,1983年开始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

从车间主任到技术科长,再到“谢工”和“谢总工”,他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技术工作事必躬亲,他说:“我要确保从我手上出去的东西不能有问题。”

1988年,谢远锋到武汉学习了一种新式配电设备的生产方法,回到枣阳后,决定付诸实践。新设备的原材料跟以前不一样,要到苏州去买元器件。让别人去谢远锋不放心,怕买的不对,就亲自跑一趟。他一个人带着一万多块钱出发了,临走时,董事长谢元德还叮嘱他,路上要注意安全。

到了苏州,元器件买到了,六大纸箱,一箱将近30斤,还得谢远锋把它们扛回来。肩上扛两个,胳肢窝下面夹两个,手上再拎两个,一个人像一个行走的小货车,浑身都被汗透了。那时,从苏州到武汉还没有直达火车。谢远锋拎着6个大箱子,从苏州坐火车到郑州,从郑州坐火车到武汉,从武汉坐汽车到枣阳,整整26个小时,他没有合过眼。

1988年,谢远锋还通过成人高考,进入武汉测绘科技学院(现已并入武汉大学),学习应用电子技术。他抓住难得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后来,因为厂里技术科事务繁忙,市场部门的同事谈合作也经常需要他在场谈技术、谈价格,他放弃了学校的学习,成为他心底的遗憾。

1995年,他还带队到西安交大学习电气制图等,努力掌握前沿技术。

一直到现在,虽然早已不负责技术工作了,他仍对集团的技术了如指掌,还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提升自己。他发现自己对光伏发电这一新兴领域不太熟悉,先后于2016年在郑州、2017年在武汉,自掏腰包,接受相关业务培训。

“责任在我心,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做好。”谢远锋说,技术是个严肃的事情,错一点都不行,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做市场,都得懂技术。




鞠躬尽瘁

出重症监护室第一句话问工作


1997年,谢远锋响应集团号召,从技术岗位转向市场。谢远锋去跟妻子杜英商量,杜英鼓励他说:“想做就去做,你还年轻得很,失败了也可以从头再来。”

妻子的支持不止停留在口头上,直到现在,谢远锋到哪里去开拓市场,杜英都会陪着他,为他鼓劲加油。

从1997年到2016年,谢远锋及其团队去过青岛、北京、天津、大连、太原、马来西亚、斯里兰卡、非洲的马里……所到之处都有不错的业绩,湖北省内更不用说,谢远锋说,除了恩施,省内其它地级市的各县他都走遍了。

总为市场奔波,没注意自己的身体,2016年,谢远锋的身体忽然出了问题。痛风、糖尿病不说,心脏也停跳了6个小时,只能做心脏搭桥手术。因为病情严重,他做完手术后观察了很长时间,浑身插满管子,杜英现在想起那一幕还忍不住红了眼圈。

没想到,几天后出了重症监护室,谢远锋对杜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到年底了,北京的业务现在怎么样?”前来看望他的集团董事长谢元德握着他的手,流着泪说:“身体是事业的本钱,你先好好养身体,不要操那么多心了。”谢远锋答应着“好好好”,一个月后,他一出院就立即坐车去了北京。

去年3月,谢远锋发现缅甸有市场需求,想去开拓当地市场。杜英知道了,担心他的身体:“不是说好要好好养身体吗?还去那么远的地方?”谢远锋谈起自己的事业和志向,谈起盛隆大家庭的好和盛隆百年宏图,他决意要去,身体再不好也要挺住。聊着聊着,两人都哭了起来,但杜英最后还是决定支持丈夫,陪他到缅甸去。

杜英也是个老盛隆人,她理解丈夫的感受。盛隆也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一直做到现在,后来两个儿子大了,也都先后加入盛隆,一家人在公司见面的机会比在家里还多。





甘为人梯

乐意给年轻人当“司机”


2009年四公司成立后,十年来谢远锋培养出了罗曼丽、陈玉财两位创业公司总裁,还有一大批优秀的群体老板。


谢远锋“育良才”的方式比较独特——给他们当司机。

刚成立公司没多久,谢远锋着力挖掘优秀人才。有一天,他在森林公园门口碰见了正出门赶车的罗曼丽。罗曼丽这个人他以前就听说过,表达能力比较强,又有热情、有活力,谢远锋就希望她能加入盛隆。

询问得知她要坐车去小东门,谢远锋就故意开车送她,其实当时他只是准备从森林公园门口到佳园路公司里,几分钟的车程,为了跟罗曼丽好好交流,特意绕到了小东门。一路上,谢远锋就不停地给罗曼丽讲盛隆的优秀文化,盛隆“群体老板制”的优越性等等,逐渐打动了罗曼丽。

不久后,罗曼丽到盛隆来了,谢远锋带着她跑市场,为了某市水泥厂的项目,开车带她去外地跑了好几趟。有一段时间,罗曼丽在工作上思想出现波动,谢远锋就和杜英一起给她做工作,告诉她盛隆要做成百年企业,可以放心踏实地干,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发现罗曼丽兼顾事业和家庭有点困难,夫妻俩还帮她找保姆。

罗曼丽成长起来后,包括张军等一批“好苗子”,都曾经常坐谢远锋开的车。在车上,从谈判技巧到执行细节,谢远锋一点点地教他们;从家务琐事到身体状况,谢远锋事无巨细地关心,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在盛隆干事创业、快速成长。

其实谢远锋以前有司机,但司机跟谢远锋一段时间,就会被盛隆的产品和体制打动,投身到盛隆的市场开拓大军中去了。谢远锋先后有3名司机和3名助理离开原有岗位,成为盛隆的市场精英。“盛隆要做百年企业,要走正道、办良企、育人才,要的就是大量人才。我要司机做什么,自己开车就行了。他们都去跑市场了,干出业绩来,我才真的开心。”谢远锋笑着说。



转自4月4日《楚天都市报》报道





盛隆电气集团创业四公司总裁谢远锋

——为百年盛隆工程全力以赴

楚天都市报记者  庞正


第一份工作就是最后一份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一个人加入盛隆一家人都加入盛隆,把公司当成家;碰见不错的人才,就推介盛隆“群体老板制”……朋友说谢远锋是一个“爱盛隆爱到骨子里的人”,如今年纪大了好多病,还在开拓市场的第一线拼搏。

如果说这话的朋友来到谢远锋的办公室,会看到阳光穿过明净的玻璃窗照进来,墙上的“百年盛隆工程图”闪闪发光。




恪尽职守

“我手上出去的东西不能有问题”


谢远锋是枣阳人,1982年高中毕业就加入了盛隆,1983年开始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

从车间主任到技术科长,再到“谢工”和“谢总工”,他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技术工作事必躬亲,他说:“我要确保从我手上出去的东西不能有问题。”

1988年,谢远锋到武汉学习了一种新式配电设备的生产方法,回到枣阳后,决定付诸实践。新设备的原材料跟以前不一样,要到苏州去买元器件。让别人去谢远锋不放心,怕买的不对,就亲自跑一趟。他一个人带着一万多块钱出发了,临走时,董事长谢元德还叮嘱他,路上要注意安全。

到了苏州,元器件买到了,六大纸箱,一箱将近30斤,还得谢远锋把它们扛回来。肩上扛两个,胳肢窝下面夹两个,手上再拎两个,一个人像一个行走的小货车,浑身都被汗透了。那时,从苏州到武汉还没有直达火车。谢远锋拎着6个大箱子,从苏州坐火车到郑州,从郑州坐火车到武汉,从武汉坐汽车到枣阳,整整26个小时,他没有合过眼。

1988年,谢远锋还通过成人高考,进入武汉测绘科技学院(现已并入武汉大学),学习应用电子技术。他抓住难得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后来,因为厂里技术科事务繁忙,市场部门的同事谈合作也经常需要他在场谈技术、谈价格,他放弃了学校的学习,成为他心底的遗憾。

1995年,他还带队到西安交大学习电气制图等,努力掌握前沿技术。

一直到现在,虽然早已不负责技术工作了,他仍对集团的技术了如指掌,还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提升自己。他发现自己对光伏发电这一新兴领域不太熟悉,先后于2016年在郑州、2017年在武汉,自掏腰包,接受相关业务培训。

“责任在我心,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做好。”谢远锋说,技术是个严肃的事情,错一点都不行,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做市场,都得懂技术。




鞠躬尽瘁

出重症监护室第一句话问工作


1997年,谢远锋响应集团号召,从技术岗位转向市场。谢远锋去跟妻子杜英商量,杜英鼓励他说:“想做就去做,你还年轻得很,失败了也可以从头再来。”

妻子的支持不止停留在口头上,直到现在,谢远锋到哪里去开拓市场,杜英都会陪着他,为他鼓劲加油。

从1997年到2016年,谢远锋及其团队去过青岛、北京、天津、大连、太原、马来西亚、斯里兰卡、非洲的马里……所到之处都有不错的业绩,湖北省内更不用说,谢远锋说,除了恩施,省内其它地级市的各县他都走遍了。

总为市场奔波,没注意自己的身体,2016年,谢远锋的身体忽然出了问题。痛风、糖尿病不说,心脏也停跳了6个小时,只能做心脏搭桥手术。因为病情严重,他做完手术后观察了很长时间,浑身插满管子,杜英现在想起那一幕还忍不住红了眼圈。

没想到,几天后出了重症监护室,谢远锋对杜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到年底了,北京的业务现在怎么样?”前来看望他的集团董事长谢元德握着他的手,流着泪说:“身体是事业的本钱,你先好好养身体,不要操那么多心了。”谢远锋答应着“好好好”,一个月后,他一出院就立即坐车去了北京。

去年3月,谢远锋发现缅甸有市场需求,想去开拓当地市场。杜英知道了,担心他的身体:“不是说好要好好养身体吗?还去那么远的地方?”谢远锋谈起自己的事业和志向,谈起盛隆大家庭的好和盛隆百年宏图,他决意要去,身体再不好也要挺住。聊着聊着,两人都哭了起来,但杜英最后还是决定支持丈夫,陪他到缅甸去。

杜英也是个老盛隆人,她理解丈夫的感受。盛隆也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一直做到现在,后来两个儿子大了,也都先后加入盛隆,一家人在公司见面的机会比在家里还多。





甘为人梯

乐意给年轻人当“司机”


2009年四公司成立后,十年来谢远锋培养出了罗曼丽、陈玉财两位创业公司总裁,还有一大批优秀的群体老板。


谢远锋“育良才”的方式比较独特——给他们当司机。

刚成立公司没多久,谢远锋着力挖掘优秀人才。有一天,他在森林公园门口碰见了正出门赶车的罗曼丽。罗曼丽这个人他以前就听说过,表达能力比较强,又有热情、有活力,谢远锋就希望她能加入盛隆。

询问得知她要坐车去小东门,谢远锋就故意开车送她,其实当时他只是准备从森林公园门口到佳园路公司里,几分钟的车程,为了跟罗曼丽好好交流,特意绕到了小东门。一路上,谢远锋就不停地给罗曼丽讲盛隆的优秀文化,盛隆“群体老板制”的优越性等等,逐渐打动了罗曼丽。

不久后,罗曼丽到盛隆来了,谢远锋带着她跑市场,为了某市水泥厂的项目,开车带她去外地跑了好几趟。有一段时间,罗曼丽在工作上思想出现波动,谢远锋就和杜英一起给她做工作,告诉她盛隆要做成百年企业,可以放心踏实地干,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发现罗曼丽兼顾事业和家庭有点困难,夫妻俩还帮她找保姆。

罗曼丽成长起来后,包括张军等一批“好苗子”,都曾经常坐谢远锋开的车。在车上,从谈判技巧到执行细节,谢远锋一点点地教他们;从家务琐事到身体状况,谢远锋事无巨细地关心,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在盛隆干事创业、快速成长。

其实谢远锋以前有司机,但司机跟谢远锋一段时间,就会被盛隆的产品和体制打动,投身到盛隆的市场开拓大军中去了。谢远锋先后有3名司机和3名助理离开原有岗位,成为盛隆的市场精英。“盛隆要做百年企业,要走正道、办良企、育人才,要的就是大量人才。我要司机做什么,自己开车就行了。他们都去跑市场了,干出业绩来,我才真的开心。”谢远锋笑着说。



分享:

上一篇: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我校互联网学院邀请盛隆电气集团...

下一篇: 【珞英汇】校友企业风采——携手盛隆,同创未来

c2018 版权所有 盛隆电气集团
公网安备11022800129 京ICP备150476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