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出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一场时代变革的大幕徐徐拉开。盛隆电气就从当年我省的第一家农村联合体企业发展而来,坚守实体经济近39年,已成为国内智能用电领域的领先企业,先后入选亚洲品牌500强、中国驰名商标,连续多年入选湖北百强企业。
盛隆电气独创的群体老板制,鼓励和支持员工创业,让有创业思想的员工经过努力逐渐成为小老板、大老板,实现企业、员工一起做大做强,经济、社会效益互惠双赢。在这样的创新创业沃土上,盛隆已经涌现出400多名成功的老板,成就他人、实现自我、奉献社会。
他们的身影,遍布中国每个省份;他们的足迹,留在世界版图的各个地方。他们在追梦的道路上披星戴月、焚膏继晷,他们的创业故事令人感动,他们的奋斗精神催人奋进。他们把以盛隆为代表的“中国智造”发扬光大,回报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迎接盛隆创建崛起四十春!
今起,《创光谷》“创客行”专版,聚焦24位盛隆的群体老板,记录这些弘扬民族品牌的先行者、时代的弄潮儿。
盛隆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谢清伦
——创业青春在时代舞台上绽放
楚天都市报记者 庞正
“我一直在努力奋斗,没有虚度每寸光阴,没有辜负青春年华……我敬畏这个变化的世界,我害怕被这个时代所抛弃……”2018年新春伊始,这是谢清伦跟家人和同事们分享的一段心里话。
这也是她30多年来在盛隆创业奋斗的历程写照。梦想不息,创新不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市场需求,巾帼不让须眉,绽放青春芳华。
得道多助
赊账成就人生第一笔生意
谢清伦1964年出生在湖北枣阳县。1985年,枣阳开关厂(盛隆电气前身)提出“培养人才、发展工业”计划,招收一批有创业梦想又有闯劲的学生,谢清伦就在那时进厂。
彼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民营企业尚处在发展初期,充满希望也面临诸多挑战。1986年,枣阳开关厂董事长谢元德,要求几位管理干部发挥所长、创造效益。
那年谢清伦才22岁,凭着一股敢想敢干的劲儿,到处找商机。了解到邻县一个酒厂需要酿酒的原料高粱,她用真诚赢得信任,与酒厂签订半年的供货合同。
随后的几十天,谢清伦就早出晚归地在河南各县市镇及乡村跑动,最终锁定一个县,找到符合要求且物美价廉的高粱。她找到该县粮食局领导,请求购买一大批高粱,但因交不出订金,粮食局领导不答应。她天天蹲守该负责人办公室,此计不成,便找到对方家里,一直等到他九点多吃完饭回家。软磨硬泡,粮食局领导总算答应了她提出的一个方案:租用该县的运输车队,将高粱拉到酒厂,酒厂直接给粮食局结算货款,盛隆只从中赚取差价作为劳务费。
一晃30载,谢清伦仍记得那天的囧事。她从那位领导家里出来,已是晚上11点多了,或许是因为方案确定后的放松,抑或是过于疲惫的恍惚,竟一脚踏进一个石灰水池里,周围一个人都没有,眼看自己越陷越深,她忽然抓住一把竹排,借力爬了上来。回到旅社的锅炉房,把衣服洗净烘干,天已经亮了。
请车队是问题,没有钱,也交不出订金,甚至连请十多位师傅们路上吃饭的钱也没有,但执着的小姑娘硬是打动对方,接了这个活。
货送到了,粮食局的货款和车队运输费都结清了,劳务费酒厂却迟迟没结算。时至年关,酒厂忙着出货、收款,谢清伦就利用自己做财务的优势主动帮忙,早到晚退,比酒厂职工还积极,甚至做清洁和生炭火的活儿都主动担下来了。
历经一个多月,终于收回了全部劳务费。数万元的现金回款及盈利,不仅补充了企业的现金流,也提振了团队的士气,更提升了年轻人能拼敢闯、自主创业走出一条新路的自信心。谢清伦说,这段经历成了她一生的财富。
坚韧不拔
开拓外地市场闯出新天地
1996年也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那年,电视上播放了一次对李光耀的采访,他认为,新加坡与香港相比,缺少一批像李嘉诚这样的成功企业家,大批企业家带动了香港的繁荣。盛隆电气领导人深受触动,便提出了内部培养企业家、老板的倡议。
很快,谢清伦响应公司倡议创建团队在武汉开拓市场,销售配电柜。从招纳团队伙伴,到带头跑市场,谢清伦用不服输的劲儿,带领团队在第一年就拿下了近百万元的订单。
2003年底,谢清伦前往天津开拓市场。人生地不熟,又没有团队在同城提供后援,局面很难打开。前两年,人员流失严重。刚毕业的大学生,经过培训后来到天津,可能三个月或者半年没干出业绩来,就打退堂鼓回汉或离开。谢清伦调侃到,有些大学生,一下火车就感觉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工作不好做,到了天津后,出租车送他们到驻地,车都未下,调头回火车站,立马买票回武汉。
当时,有人建议把人从天津撤回来保存实力,但谢清伦提议坚持做下去。她说:“前期已经做了那么多铺垫和培育的工作,不能轻言放弃,更不可知难而退。”谢清伦有恒心,有韧劲儿,一方面坚定信心、增加投入,一方面从北京调来得力干将——章艳。章艳有销售经验,又善于调动公司资源,而且人也年轻,有激情,愿意和这个年轻团队一起学习成长。
同时,谢清伦更加注重团队建设,经常组织大家交流互动,开展集体活动等等,团队渐渐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及战斗力。在市场投入方面,盛隆不计成本地为客户定制高质量、高标准、价格实惠的产品方案,赢得客户交口称赞。几年下来,盛隆靠积攒的口碑、过硬的产品服务和逐渐提升的品牌影响力,终于全面打开天津市场,获得不菲的业绩。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为天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提升了行业整体水平,也助力几百个年轻人实现就业、创业,这是让我们感到最自豪的。”谢清伦说。
突破自我
站上高校讲台传递励志正能量
去年,盛隆电气集团推出智能配电柜新产品。有此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谢清伦有了更大的底气:“现在已经到了智能电网时代,市场需求必将井喷。”根据她的计划,今年她的团队要在广西、贵州、深圳、成都等地开设分公司,加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在此前60个团队基础上,再孵化11个新团队,每个团队争取向3年5-10个亿的销售目标迈进。
此前,谢清伦和她培养起来的新生代老板们,已经在陕西、云南、内蒙古、河南,乃至海外的越南、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建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用盛隆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助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谢清伦的人生追求并没有停留在事业上。在与企业共同成长、进步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充实自我、提升眼界和格局,她不忘挤出时间来不断学习,先后攻读了武汉大学EMBA,武汉大学经管院博士,在浩瀚书海中汲取生生不息的力量。
而后,谢清伦还受邀担任中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和谐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创业导师等。其在武汉大学开设的《企业领导力》课程,广受学生欢迎。从学生到老师,谢清伦在高校校园里又一次实现了华丽蝶变。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谢清伦已做好准备,迎接人生更多的可能。
1979年3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出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一场时代变革的大幕徐徐拉开。盛隆电气就从当年我省的第一家农村联合体企业发展而来,坚守实体经济近39年,已成为国内智能用电领域的领先企业,先后入选亚洲品牌500强、中国驰名商标,连续多年入选湖北百强企业。
盛隆电气独创的群体老板制,鼓励和支持员工创业,让有创业思想的员工经过努力逐渐成为小老板、大老板,实现企业、员工一起做大做强,经济、社会效益互惠双赢。在这样的创新创业沃土上,盛隆已经涌现出400多名成功的老板,成就他人、实现自我、奉献社会。
他们的身影,遍布中国每个省份;他们的足迹,留在世界版图的各个地方。他们在追梦的道路上披星戴月、焚膏继晷,他们的创业故事令人感动,他们的奋斗精神催人奋进。他们把以盛隆为代表的“中国智造”发扬光大,回报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迎接盛隆创建崛起四十春!
今起,《创光谷》“创客行”专版,聚焦24位盛隆的群体老板,记录这些弘扬民族品牌的先行者、时代的弄潮儿。
盛隆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谢清伦
——创业青春在时代舞台上绽放
楚天都市报记者 庞正
“我一直在努力奋斗,没有虚度每寸光阴,没有辜负青春年华……我敬畏这个变化的世界,我害怕被这个时代所抛弃……”2018年新春伊始,这是谢清伦跟家人和同事们分享的一段心里话。
这也是她30多年来在盛隆创业奋斗的历程写照。梦想不息,创新不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市场需求,巾帼不让须眉,绽放青春芳华。
得道多助
赊账成就人生第一笔生意
谢清伦1964年出生在湖北枣阳县。1985年,枣阳开关厂(盛隆电气前身)提出“培养人才、发展工业”计划,招收一批有创业梦想又有闯劲的学生,谢清伦就在那时进厂。
彼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民营企业尚处在发展初期,充满希望也面临诸多挑战。1986年,枣阳开关厂董事长谢元德,要求几位管理干部发挥所长、创造效益。
那年谢清伦才22岁,凭着一股敢想敢干的劲儿,到处找商机。了解到邻县一个酒厂需要酿酒的原料高粱,她用真诚赢得信任,与酒厂签订半年的供货合同。
随后的几十天,谢清伦就早出晚归地在河南各县市镇及乡村跑动,最终锁定一个县,找到符合要求且物美价廉的高粱。她找到该县粮食局领导,请求购买一大批高粱,但因交不出订金,粮食局领导不答应。她天天蹲守该负责人办公室,此计不成,便找到对方家里,一直等到他九点多吃完饭回家。软磨硬泡,粮食局领导总算答应了她提出的一个方案:租用该县的运输车队,将高粱拉到酒厂,酒厂直接给粮食局结算货款,盛隆只从中赚取差价作为劳务费。
一晃30载,谢清伦仍记得那天的囧事。她从那位领导家里出来,已是晚上11点多了,或许是因为方案确定后的放松,抑或是过于疲惫的恍惚,竟一脚踏进一个石灰水池里,周围一个人都没有,眼看自己越陷越深,她忽然抓住一把竹排,借力爬了上来。回到旅社的锅炉房,把衣服洗净烘干,天已经亮了。
请车队是问题,没有钱,也交不出订金,甚至连请十多位师傅们路上吃饭的钱也没有,但执着的小姑娘硬是打动对方,接了这个活。
货送到了,粮食局的货款和车队运输费都结清了,劳务费酒厂却迟迟没结算。时至年关,酒厂忙着出货、收款,谢清伦就利用自己做财务的优势主动帮忙,早到晚退,比酒厂职工还积极,甚至做清洁和生炭火的活儿都主动担下来了。
历经一个多月,终于收回了全部劳务费。数万元的现金回款及盈利,不仅补充了企业的现金流,也提振了团队的士气,更提升了年轻人能拼敢闯、自主创业走出一条新路的自信心。谢清伦说,这段经历成了她一生的财富。
坚韧不拔
开拓外地市场闯出新天地
1996年也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那年,电视上播放了一次对李光耀的采访,他认为,新加坡与香港相比,缺少一批像李嘉诚这样的成功企业家,大批企业家带动了香港的繁荣。盛隆电气领导人深受触动,便提出了内部培养企业家、老板的倡议。
很快,谢清伦响应公司倡议创建团队在武汉开拓市场,销售配电柜。从招纳团队伙伴,到带头跑市场,谢清伦用不服输的劲儿,带领团队在第一年就拿下了近百万元的订单。
2003年底,谢清伦前往天津开拓市场。人生地不熟,又没有团队在同城提供后援,局面很难打开。前两年,人员流失严重。刚毕业的大学生,经过培训后来到天津,可能三个月或者半年没干出业绩来,就打退堂鼓回汉或离开。谢清伦调侃到,有些大学生,一下火车就感觉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工作不好做,到了天津后,出租车送他们到驻地,车都未下,调头回火车站,立马买票回武汉。
当时,有人建议把人从天津撤回来保存实力,但谢清伦提议坚持做下去。她说:“前期已经做了那么多铺垫和培育的工作,不能轻言放弃,更不可知难而退。”谢清伦有恒心,有韧劲儿,一方面坚定信心、增加投入,一方面从北京调来得力干将——章艳。章艳有销售经验,又善于调动公司资源,而且人也年轻,有激情,愿意和这个年轻团队一起学习成长。
同时,谢清伦更加注重团队建设,经常组织大家交流互动,开展集体活动等等,团队渐渐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及战斗力。在市场投入方面,盛隆不计成本地为客户定制高质量、高标准、价格实惠的产品方案,赢得客户交口称赞。几年下来,盛隆靠积攒的口碑、过硬的产品服务和逐渐提升的品牌影响力,终于全面打开天津市场,获得不菲的业绩。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为天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提升了行业整体水平,也助力几百个年轻人实现就业、创业,这是让我们感到最自豪的。”谢清伦说。
突破自我
站上高校讲台传递励志正能量
去年,盛隆电气集团推出智能配电柜新产品。有此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谢清伦有了更大的底气:“现在已经到了智能电网时代,市场需求必将井喷。”根据她的计划,今年她的团队要在广西、贵州、深圳、成都等地开设分公司,加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在此前60个团队基础上,再孵化11个新团队,每个团队争取向3年5-10个亿的销售目标迈进。
此前,谢清伦和她培养起来的新生代老板们,已经在陕西、云南、内蒙古、河南,乃至海外的越南、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建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用盛隆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助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谢清伦的人生追求并没有停留在事业上。在与企业共同成长、进步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充实自我、提升眼界和格局,她不忘挤出时间来不断学习,先后攻读了武汉大学EMBA,武汉大学经管院博士,在浩瀚书海中汲取生生不息的力量。
而后,谢清伦还受邀担任中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和谐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创业导师等。其在武汉大学开设的《企业领导力》课程,广受学生欢迎。从学生到老师,谢清伦在高校校园里又一次实现了华丽蝶变。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谢清伦已做好准备,迎接人生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