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
【楚天都市报】盛隆电气集团创业十二公司总裁李平——从优秀到卓越需要内在驱动
发布时间:2018-07-12浏览次数:15654
转自7月12日《楚天都市报》报道


微信图片_20180713104146.jpg





盛隆电气集团创业十二公司总裁李平

——从优秀到卓越需要内在驱动

楚天都市报记者  庞正


每天上午8点不到,李平跟十二公司的同事们一样,精神百倍地开始一天的工作,自拍照片发到公司微信群打卡。绝大多数时候,她在市场一线奔走,从未懈怠。

而在她办公室的书柜里,满满堆放着《哈佛商业评论》、《商界》、《自下而上》、《经营者养成笔记》之类的书,杂志每月必读坚持十多年,书籍每月两本不间断,书上密密麻麻进行标注,有的还摘抄下来。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李平一直记得老师曾说过的话:“家境和学历都不重要,持续学习很重要。”而在盛隆这样一个通过制度和文化充分激发大家内在驱动力的企业,李平得以不断学习、进步,不断突破自我,从一个职场新兵成长为带领团队开疆拓土所向披靡的创业公司总裁。



精诚所至

初探市场拿下数百万元订单


李平是枣阳人,中专毕业20岁加入盛隆。

“当时有一些国企和别的选择,但引荐人对我说,盛隆是一个能给年轻人机会、能让年轻人进步的地方,所以我来了。”李平回忆道,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在工厂学习了一年多技术后,1997年底,李平开始开拓市场。一开始,她就在导师的带领下,盯上了用电大户武钢。当时从公司到武钢没有直达公交车,她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辗转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去了找到相关负责人,询问对方是否有技术服务需求,如果对方不需要,她也不着急走,每天照旧去,帮忙端茶倒水、扫地、打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夏天过去,李平的皮肤晒得黝黑,客户调侃她,劝她出门要做好防晒工作。一个冬天过去,李平的手臂冻伤溃烂,打着绷带还每天去见客户。客户心下不忍:“这个单子不给你做,真是说不过去。”

除了为客户提供技术、商务服务,李平还凭借着自己的真诚、朴实,最终打开局面,市场越做越大,武钢、省劳动厅、省财政厅等单位,都用起了盛隆的配电设备。1998年,李平拿下数百万元订单。

“虽然当时很年轻,但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获取客户的认可和信任,这是成功的第一步。”李平说,每个同事出去,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客户从大家身上就能看出盛隆是一个可靠、讲诚信、追求品质的公司。”

李平告诉记者,她现在也经常跟年轻同事讲,如果没有订单,不要抱怨,要找内因,想想客户现在需要什么,潜在的需求又是什么,都要摸清楚。先付出,“我能为你做什么”,再谈回报,这是盛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开拓市场的成功法宝。


运筹帷幄

践行“四百战略”树标杆


奋力拼搏的李平,一路成长为年订单额过千万元的精英,2006年开始组建团队,2016年成立了盛创十二公司。

有一年,李平的弟弟李兆龙要买房子,向她借钱。她要求弟弟写借条。“我是你亲弟弟,你还要我写借条?”“我不是不相信你,而是不看好你的行业。”李平说,当时弟弟已经是另外一个公司的营销总经理,但她觉得弟弟到盛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就用这般激将法,又带他到盛隆来参观。两个月后,李兆龙加入盛隆。

在李平的指导下,李兆龙第一年订单额达到400余万元,第二年达到上千万元,第三年达到数千万元。2016年3月,春节还没过完,李平、李兆龙就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前往西安开拓市场。抵达西安当天,他们租好办公楼,当天清扫完毕入住,晚上就正式开始办公。

起初只有6个人,对当地市场也不太熟悉,李平指导他们,将客户进行分类,每人包片进行陌生拜访,并通过媒体、网络等各种渠道寻找潜在客户,还积极与当地相关公司合作等,逐渐掌握了一些客户。几个月后,他们成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下设备订单。

没过多久,当地一个很大的乳制品企业供电设备招标,拦标价是140余万元。李兆龙递交了投标书,投标价160多万元。一分价钱一分货,李兆龙邀请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去参观已在运行的盛隆设备,工艺、选材、质量都属上乘。参观结束已是周五下午,这位董事长第二天早上乘坐最早的火车到武汉,李平带领他参观盛隆武汉工厂和技术中心等。看完之后,他当即主动要签合同,对盛隆提出的各种条件都一口答应,并从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合同。

回到西安后,被盛隆的产品和服务折服的这位董事长,又给盛隆西安公司介绍了好几位客户,口碑相传,盛隆在西安的市场逐渐打开。

盛隆西安公司还与西安交大、西安电力职业学院等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进行人才引进,一方面探索技术合作与课题研究。同时,这些高校不仅自身是盛隆的客户,也是客户资源聚集地,对于开拓市场大有帮助。目前,西安团队已经有30多人,并自购了办公场地。

去年6月,李平又带领李游等人去南昌开拓市场,与南昌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在江西市场的业绩也获得了突破。

盛隆电气近年来提出要“网通百城、携手百企、链接百校、创建百团”,十二公司努力践行,取得不错的成绩。“董事长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有时候可能刚开始没明白其中的意义,但董事长说了:‘想,都是问题;做,都是答案。’”李平说,后来就会慢慢明白,董事长说的都有大道理。



大道至简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对大家好


十二公司是个特别年轻的公司,团队成员也都特别年轻,以“95后”居多。怎么调动这些年轻人的积极性?怎么和他们打成一片?

李平经过认真思索,摸索了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出来。比如积分制,团队有问题大家集体讨论,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可以积分;鼓励大家互帮互助,每人每月有3票投给帮助过自己的同事,得票多的人可以积分,等等。每个月积分到十分以上就可以参与抽奖。抽奖的形式可以是转盘、飞镖等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奖品也是跟大家商量着来设置,同时达到了考核、互动和团结的目的。

李平爱看书提升自我,也经常送书给同事们。“能看到的客户需求都是浅层的,存在同质化竞争,附加值比较低,要能够深入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要能站在客户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李平说,怎么挖掘?就是要靠学习,靠不断的学习来提升综合素质。

“董事长说过,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他们好。”李平说,除了关心工作和业绩,她还特别关心同事们的身体、家庭状况、情绪状态等等,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

像大姐一样的李平,成为同事们牵挂的对象。她在西安待久了,武汉的同事们念叨:“李总,你怎么还不回来?”她在武汉待久了,西安的同事们也问出同样的问题。这种被需要和被牵挂的感觉,是李平的幸福和动力源泉,而这样团结和睦的团体,也成为市场上勇猛前进的生力军。

如今,李平心里惦记的,不仅是在“四百战略”指导下实现今年订单、团队双翻番的目标,还想着要把公司里这群孩子们带好,让他们能在这里有认识水平的提高,有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提升,能在这里超越自我,成长成才,发出自己的光芒。


转自7月12日《楚天都市报》报道






盛隆电气集团创业十二公司总裁李平

——从优秀到卓越需要内在驱动

楚天都市报记者  庞正


每天上午8点不到,李平跟十二公司的同事们一样,精神百倍地开始一天的工作,自拍照片发到公司微信群打卡。绝大多数时候,她在市场一线奔走,从未懈怠。

而在她办公室的书柜里,满满堆放着《哈佛商业评论》、《商界》、《自下而上》、《经营者养成笔记》之类的书,杂志每月必读坚持十多年,书籍每月两本不间断,书上密密麻麻进行标注,有的还摘抄下来。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李平一直记得老师曾说过的话:“家境和学历都不重要,持续学习很重要。”而在盛隆这样一个通过制度和文化充分激发大家内在驱动力的企业,李平得以不断学习、进步,不断突破自我,从一个职场新兵成长为带领团队开疆拓土所向披靡的创业公司总裁。



精诚所至

初探市场拿下数百万元订单


李平是枣阳人,中专毕业20岁加入盛隆。

“当时有一些国企和别的选择,但引荐人对我说,盛隆是一个能给年轻人机会、能让年轻人进步的地方,所以我来了。”李平回忆道,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在工厂学习了一年多技术后,1997年底,李平开始开拓市场。一开始,她就在导师的带领下,盯上了用电大户武钢。当时从公司到武钢没有直达公交车,她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辗转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去了找到相关负责人,询问对方是否有技术服务需求,如果对方不需要,她也不着急走,每天照旧去,帮忙端茶倒水、扫地、打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夏天过去,李平的皮肤晒得黝黑,客户调侃她,劝她出门要做好防晒工作。一个冬天过去,李平的手臂冻伤溃烂,打着绷带还每天去见客户。客户心下不忍:“这个单子不给你做,真是说不过去。”

除了为客户提供技术、商务服务,李平还凭借着自己的真诚、朴实,最终打开局面,市场越做越大,武钢、省劳动厅、省财政厅等单位,都用起了盛隆的配电设备。1998年,李平拿下数百万元订单。

“虽然当时很年轻,但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获取客户的认可和信任,这是成功的第一步。”李平说,每个同事出去,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客户从大家身上就能看出盛隆是一个可靠、讲诚信、追求品质的公司。”

李平告诉记者,她现在也经常跟年轻同事讲,如果没有订单,不要抱怨,要找内因,想想客户现在需要什么,潜在的需求又是什么,都要摸清楚。先付出,“我能为你做什么”,再谈回报,这是盛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开拓市场的成功法宝。


运筹帷幄

践行“四百战略”树标杆


奋力拼搏的李平,一路成长为年订单额过千万元的精英,2006年开始组建团队,2016年成立了盛创十二公司。

有一年,李平的弟弟李兆龙要买房子,向她借钱。她要求弟弟写借条。“我是你亲弟弟,你还要我写借条?”“我不是不相信你,而是不看好你的行业。”李平说,当时弟弟已经是另外一个公司的营销总经理,但她觉得弟弟到盛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就用这般激将法,又带他到盛隆来参观。两个月后,李兆龙加入盛隆。

在李平的指导下,李兆龙第一年订单额达到400余万元,第二年达到上千万元,第三年达到数千万元。2016年3月,春节还没过完,李平、李兆龙就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前往西安开拓市场。抵达西安当天,他们租好办公楼,当天清扫完毕入住,晚上就正式开始办公。

起初只有6个人,对当地市场也不太熟悉,李平指导他们,将客户进行分类,每人包片进行陌生拜访,并通过媒体、网络等各种渠道寻找潜在客户,还积极与当地相关公司合作等,逐渐掌握了一些客户。几个月后,他们成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下设备订单。

没过多久,当地一个很大的乳制品企业供电设备招标,拦标价是140余万元。李兆龙递交了投标书,投标价160多万元。一分价钱一分货,李兆龙邀请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去参观已在运行的盛隆设备,工艺、选材、质量都属上乘。参观结束已是周五下午,这位董事长第二天早上乘坐最早的火车到武汉,李平带领他参观盛隆武汉工厂和技术中心等。看完之后,他当即主动要签合同,对盛隆提出的各种条件都一口答应,并从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合同。

回到西安后,被盛隆的产品和服务折服的这位董事长,又给盛隆西安公司介绍了好几位客户,口碑相传,盛隆在西安的市场逐渐打开。

盛隆西安公司还与西安交大、西安电力职业学院等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进行人才引进,一方面探索技术合作与课题研究。同时,这些高校不仅自身是盛隆的客户,也是客户资源聚集地,对于开拓市场大有帮助。目前,西安团队已经有30多人,并自购了办公场地。

去年6月,李平又带领李游等人去南昌开拓市场,与南昌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在江西市场的业绩也获得了突破。

盛隆电气近年来提出要“网通百城、携手百企、链接百校、创建百团”,十二公司努力践行,取得不错的成绩。“董事长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有时候可能刚开始没明白其中的意义,但董事长说了:‘想,都是问题;做,都是答案。’”李平说,后来就会慢慢明白,董事长说的都有大道理。



大道至简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对大家好


十二公司是个特别年轻的公司,团队成员也都特别年轻,以“95后”居多。怎么调动这些年轻人的积极性?怎么和他们打成一片?

李平经过认真思索,摸索了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出来。比如积分制,团队有问题大家集体讨论,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可以积分;鼓励大家互帮互助,每人每月有3票投给帮助过自己的同事,得票多的人可以积分,等等。每个月积分到十分以上就可以参与抽奖。抽奖的形式可以是转盘、飞镖等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奖品也是跟大家商量着来设置,同时达到了考核、互动和团结的目的。

李平爱看书提升自我,也经常送书给同事们。“能看到的客户需求都是浅层的,存在同质化竞争,附加值比较低,要能够深入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要能站在客户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李平说,怎么挖掘?就是要靠学习,靠不断的学习来提升综合素质。

“董事长说过,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他们好。”李平说,除了关心工作和业绩,她还特别关心同事们的身体、家庭状况、情绪状态等等,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

像大姐一样的李平,成为同事们牵挂的对象。她在西安待久了,武汉的同事们念叨:“李总,你怎么还不回来?”她在武汉待久了,西安的同事们也问出同样的问题。这种被需要和被牵挂的感觉,是李平的幸福和动力源泉,而这样团结和睦的团体,也成为市场上勇猛前进的生力军。

如今,李平心里惦记的,不仅是在“四百战略”指导下实现今年订单、团队双翻番的目标,还想着要把公司里这群孩子们带好,让他们能在这里有认识水平的提高,有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提升,能在这里超越自我,成长成才,发出自己的光芒。


分享:

上一篇: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学校邀请09级毕业生李曼为学生...

下一篇: 【楚天都市报】盛隆电气集团创业十一公司总裁左长斌—...

c2018 版权所有 盛隆电气集团
公网安备11022800129 京ICP备15047605号